“打造档案社会化服务的优秀品牌”——记深港档案寄存中心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有这样一个部门:在体制机制和管理运营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档案馆室;在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方面,它包揽了档案从形成到销毁的全过程;它是深圳市档案管理服务产业链的领跑者,它以“打造档案社会化服务的优秀品牌”作为奋斗目标。这个部门就是深港档案寄存中心。日前,记者到该中心进行实地采访,总裁杨建国向记者介绍了中心的业务情况和发展前景。
杨建国介绍,1998年,经深圳市政府批准,深圳市档案局成立了全国首家档案寄存中心。2004年,中心成功改制,深港档案寄存中心挂牌成立,并成为全市唯一获市政府特许资质的档案寄存专业机构。12年前的“首家”、6年前的“唯一”,使深港档案寄存中心几度成为档案界的热点话题。他表示,是否成为焦点并不重要,我们要做一名档案管理服务领域创新发展的探路者,做一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试验田,让档案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近年来,深港档案寄存中心秉承“挖掘档案信息价值,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核心理念,不断扩展业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工作效率,成为粤港澳及珠三角地区有口皆碑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服务机构。中心的客户名单由2001年的46家逐步增长到今天的近500家。这些客户中,既有深圳市党政机关,也有中国平安保险、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等金融保险机构,还有法国巴黎银行、美国友邦保险等国际知名企业。目前,中心的业务范围从最初的以档案寄存为主,扩展到文件整理和档案鉴定、珍贵档案保护和破损档案修复、缩微扫描和数字化处理、史料编辑和信息资源开发以及档案管理软硬件技术研发等等。
档案存储是深港档案寄存中心的“看家”业务。中心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档案软件管理系统进行档案存储信息查询管理,确保纸质文件、电子档案、声像资料的安全保管。中心确立并坚持以“精确、安全、可靠、效率”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努力为各界客户提供完善的档案管理解决方案,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资源提供给所需的人。此外,中心还为各界客户提供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到期档案鉴定销毁及信息资源编研开发等服务,通过系统化、全方位的服务满足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多样化的需求。今年上半年,中心为深圳市建材集团公司等多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鉴定整理档案6万余卷,为保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以来,中心为中国平安保险整理、寄存档案近3万卷,内容涉及寿险、财产险及贷款抵押等公司核心业务,被客户称作“放心的信息管家”“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此前,中心还为深圳市气象局编撰了《1952年—2006年深圳气象灾情大事记》,通过对气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开发,详实客观地记录了近半世纪以来深圳地区发生的气象灾害。该书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为政府部门合理规划、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在中心业务典型案例中,还涉及公证档案鉴定整理、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扫描、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档案管理申报国家二级、香港中华艺术馆文物保管等。中心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国家档案局有关部门的积极评价。
杨建国透露,深港档案寄存中心投资3500万元建造的国际标准化档案文件储存中心将于近期落成并投入使用。储存中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馆库容量达400万卷。储存中心将致力于为粤港澳及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高效能的档案管理服务。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30周岁生日。30年来,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深圳模式”“深圳效益”成为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典型代表和生动注脚。在档案管理暨服务领域,深圳人同样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深港档案寄存中心的创建和成功运作,是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这一颇具深圳特色的发展模式,将引起业界人士的长期关注。 (压题照片由深港档案寄存中心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0年7月15日 总第2028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