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出台
《方案》明确了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整合资源,创新模式。通过对国家档案资源归属和流向的调整、档案工作机制的归并等多种措施,进一步理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主管部门在专业档案工作中的关系,建立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各主管部门配合的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监管体制,变专业档案的多头管理、分散保管为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集中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国家档案资源。按照重点发展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原则,专业档案资源规范整理后按规定移交本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国家综合档案馆做好进馆档案质量验收工作,及时接收。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并发布有关专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部门与各主管部门在专业档案形成、流转和管理工作中的关系与职责,建立档案流转新机制,确保各类专业档案及时、顺利、完整地移交到国家综合档案馆。加强国家综合档案馆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业务建设标准化,为综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奠定基础。三是科技兴档,强化服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改进服务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国家综合档案馆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利用需求,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实行“一站式”服务,努力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效益。
《方案》提出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要求。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提到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档案局具体负责全省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各地明确一名党政负责同志分管此项工作,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组织,帮助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按时完成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任务。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及时协调处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实施方案,确定整合对象,明确实施单位,规定时间要求,统筹规划,分批推进。2006年1月底前,各市将所属县(市、区)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方案报送省档案局审核。强调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重点是理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有关主管部门在专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关系,整合专业档案资源,将专业档案及时接收进馆。在坚持国家综合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资源的原则下,因“档”制宜,专业档案实体的管理模式应灵活多样。新闻媒体要跟踪报道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好作法,努力营造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改革氛围。《方案》明确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档案局将适时对全省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进行督查,确保改革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摘编自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信息》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