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指导
到国外查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08-06-03
四次赴英查档,引起国内同行关注,有的登门“取经”,有的电话咨询,都想去与己有关的国家查取档案。听说最近又有几个城市准备动身,还有很多城市和单位正在酝酿当中。这是件好事,听罢自然很是高兴。为了使我们的出国查档都能获得成功,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四次赴英查档经历,谈一下到国外查档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争取领导的支持
档案部门出国曾被不少人看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因而,如何争取领导的支持走出国门,成为很多档案部门极为关注的问题。这里关键的一条就是摸清档案的底子。如果不清楚国外有没有本地的档案,不清楚有多少档案,不清楚都存放在哪些档案馆,那么要申请出国查档恐怕是很难批准的事。如果我们把底子搞清,把与己有关的国外档案目录向领导的办公桌上一放,那就容易多了。我们首次出国查档就是这样。整个摸底的全过程并没有向领导汇报,更没说我们要出国查档。当档案目录来了之后,我们便复制了一套送给领导,接下来的不是我们着急,而是领导着急了,是领导催促我们组团出国的。
二、关于档案信息的获取
摸清底子不仅仅是争取领导支持的需要,也是到国外查档的真实需要。如果不清楚档案的存放地点、案卷目录、相关内容,到了国外也无法开展工作。因而,在出国之前获取档案信息至关重要。获取档案信息大致可通过下列三种途径:
1. 直接向国外档案机构咨询。可根据所查档案的特点,估计可能存放的档案机构,直接通过信函进行联系。估计我们所要查取的档案,大都是上世纪50年代前的,而西方国家对这个时期档案早已对外开放,因而不必担心他们不给予提供。一般情况只要我们去信,他们都会及时答复的。如果有我们所要的档案,他们会提供档案目录及相关内容;如果档案不在他们那儿,他们还会介绍与提供可能存放的其他存档机构。2001年我们曾同法国国家档案馆联系,要求查阅一战华工档案,接着他们回信告诉说,这批档案不在他们那里,可能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我们再同法国外交部档案馆联系,很快得到相关信息提要。
2. 在网上直接查阅。西方国家的存档机构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所存档案的目录一般都在网上公布。因此,只要不是非常具体的内容,一般都能在网上查到。近年来,我们的很多档案信息都是在网上发现的。
3. 通过华人、华侨和国外朋友帮助查找。可根据所查档案的性质特点、估计可能的存档机构,让华人、华侨以及外国朋友帮助查找落实。我们首次出国之前获取的档案目录,就是彻特纳姆市(威海的友好城市)的朋友最先提供的。
三、关于档案资源的分布
在查取档案信息过程中,不要把眼光老是盯在各级各类档案馆,因为好多档案不一定存放在档案馆。在西方国家,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三者的职能并不像我们国家那样单一、那样清楚,图书馆、博物馆同样保存档案。如:苏格兰议会档案并没存在苏格兰国家档案馆,而是在苏格兰国家图书馆;格林维治海军博物馆、帝国军事博物馆都保存着大量的英国皇家海军的档案。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它们都有可能存放档案。如:英国基督教兄弟会的档案就存放在牛津大学图书馆,威海卫行政长官骆克哈特个人收藏品及档案就存放在乔治·沃森学院。
四、关于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地,出国查档的时间都不会安排得过长,在短时间内要想争取大的收获,必须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西方人很讲工作的计划性,很讲究提前预约,而且预约的提前量最好要长一些。因此,在出发之前,要根据获得的档案信息确定好到访单位和具体时间,安排好活动日程,并在一个月之前通知对方。西方人很守时,一般的他们会根据我们的预约时间安排好接待人员,在我们到后帮助办理相关查阅手续、引领我们到具体的查档位置。一般情况,只要我们提前提供了目录,他们还会把这些档案提前摆在阅览台上。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一旦到访时间通知了对方,就不要失约,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准时到访,一定要通知对方,否则不仅耽误人家的工作,而且还会给对方种下不守信的印象。
五、关于隐蔽档案的分析
有些档案,我们可以根据提供的相对具体的目录查找到,但还有大量所需档案,目录中并没有直观地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繁杂的目录中寻找所需。如,我们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查找威海卫照片档案,照片目录中并没有威海卫的卷宗,我们便在山东卷里找,后又在华北卷里找,结果收获很大。再如,在帝国军事博物馆查威海老照片,仅从目录中是无法看到中国的城市名字,因为基本上所有目录都是以英国皇家海军军舰的名字为根目录的,从这艘军舰的诞生,到这艘军舰的退役,包括它所到各地所形成的所有档案,都是“军舰名”加“年代”为目录的。这样就需要知道都有哪些军舰来过威海卫,并且都是哪一年来的。掌握了这些资料,查档也就方便了,否则那将是大海捞针。
六、关于复制费用的评估
出国查档,人们最为关心的莫过于价格问题。在英国,档案的复制费没有统一的规定,基本上都是各家自行定价,但上下都差不太多。以复制A3幅面为例,在英国国家档案馆,每页0.4英镑;而在苏格兰国家图书馆,每页0.36英镑;但是,如果复印的档案是在很厚的案卷里,那么每页的价格在英国国家档案馆是0.7英镑。照片的复制费相差比较悬殊,翻拍一幅7×5的黑白照片,在格林维治海军博物馆需要15镑,在牛津大学则需要18镑;翻拍一幅8.5×6.5的黑白照片,在帝国军事博物馆需要6英镑,而幅面基本相同的照片在沃森学院则需要20英镑,在伦敦大学则需要30英镑。对特殊要求的复制价格更是不一,它需要根据档案的幅面大小、做工技艺来定,总的讲价格还是很高的。如我们在格林维治海军博物馆做了一幅20×16的仿真件,则花掉了40英镑。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用上述价格购得的照片,只允许研究历史使用,并没有出版权。如果需要公开出版,则需要缴纳一定的版权使用费才允许使用,否则将按国际上通用的版权法追究法律责任。版权费的缴纳也是非常弹性的,需要视出版物的价格和发行量来定。
七、关于复制费的付给方式
复制费的付给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可以当场现金结清,有的则需要建立账户,待复制结束后多退少补。还有的不收现金,必须使用英国账户转账。如在英国国家档案馆,现金少的可以当时现金结账,也可以建立账户最终结账;而在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帝国军事博物馆、格林维治军事博物馆,则必须使用英国账户。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利用英国朋友的账户进行清算,我们最后同朋友结账。
八、关于档案的携带与邮寄
在国外查档时间一般都很短,复制数量少的可以即时完成,复制数量大的需要数月才能完成。因而,大量的档案需要对方通过邮局邮寄,或者通过到中国的朋友携带。但这里需要注意一个费用的问题。按照英国政府的规定,复制的档案,在英国国内邮寄时,需要缴纳17.5%的附加税,而直接向国外邮寄就没有这项费用。通过朋友携带固然可以省掉部分邮费,但先将档案寄给英国朋友需缴纳附加税,而附加税远远大于邮费。另外,让我们得以放心的是,我们携带出入境都不需办理任何通关手续。而通过邮寄入境有时则需要办理通关手续,而且可能还要交13%的税。一些特殊载体的档案,如光盘等,通过邮寄入境时,需要例行拆包检查。
以上所谈问题都是以英国为例,而在其他欧美国家可能不尽相同,因而只能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档案局 264200)
编后语:本刊2005年第3期刊登了对威海市档案局局长张建国的专访“当家园的记忆出现缺失的时候”,不少读者在为威海档案人的魄力发出感慨的同时,也对出境查档有一些想法。近两年,北京、内蒙古、青岛等地档案部门也相继派人出境查档,收获颇丰。为此,本刊特邀张建国局长撰写此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关于争取领导的支持
档案部门出国曾被不少人看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因而,如何争取领导的支持走出国门,成为很多档案部门极为关注的问题。这里关键的一条就是摸清档案的底子。如果不清楚国外有没有本地的档案,不清楚有多少档案,不清楚都存放在哪些档案馆,那么要申请出国查档恐怕是很难批准的事。如果我们把底子搞清,把与己有关的国外档案目录向领导的办公桌上一放,那就容易多了。我们首次出国查档就是这样。整个摸底的全过程并没有向领导汇报,更没说我们要出国查档。当档案目录来了之后,我们便复制了一套送给领导,接下来的不是我们着急,而是领导着急了,是领导催促我们组团出国的。
二、关于档案信息的获取
摸清底子不仅仅是争取领导支持的需要,也是到国外查档的真实需要。如果不清楚档案的存放地点、案卷目录、相关内容,到了国外也无法开展工作。因而,在出国之前获取档案信息至关重要。获取档案信息大致可通过下列三种途径:
1. 直接向国外档案机构咨询。可根据所查档案的特点,估计可能存放的档案机构,直接通过信函进行联系。估计我们所要查取的档案,大都是上世纪50年代前的,而西方国家对这个时期档案早已对外开放,因而不必担心他们不给予提供。一般情况只要我们去信,他们都会及时答复的。如果有我们所要的档案,他们会提供档案目录及相关内容;如果档案不在他们那儿,他们还会介绍与提供可能存放的其他存档机构。2001年我们曾同法国国家档案馆联系,要求查阅一战华工档案,接着他们回信告诉说,这批档案不在他们那里,可能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我们再同法国外交部档案馆联系,很快得到相关信息提要。
2. 在网上直接查阅。西方国家的存档机构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所存档案的目录一般都在网上公布。因此,只要不是非常具体的内容,一般都能在网上查到。近年来,我们的很多档案信息都是在网上发现的。
3. 通过华人、华侨和国外朋友帮助查找。可根据所查档案的性质特点、估计可能的存档机构,让华人、华侨以及外国朋友帮助查找落实。我们首次出国之前获取的档案目录,就是彻特纳姆市(威海的友好城市)的朋友最先提供的。
三、关于档案资源的分布
在查取档案信息过程中,不要把眼光老是盯在各级各类档案馆,因为好多档案不一定存放在档案馆。在西方国家,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三者的职能并不像我们国家那样单一、那样清楚,图书馆、博物馆同样保存档案。如:苏格兰议会档案并没存在苏格兰国家档案馆,而是在苏格兰国家图书馆;格林维治海军博物馆、帝国军事博物馆都保存着大量的英国皇家海军的档案。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它们都有可能存放档案。如:英国基督教兄弟会的档案就存放在牛津大学图书馆,威海卫行政长官骆克哈特个人收藏品及档案就存放在乔治·沃森学院。
四、关于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地,出国查档的时间都不会安排得过长,在短时间内要想争取大的收获,必须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西方人很讲工作的计划性,很讲究提前预约,而且预约的提前量最好要长一些。因此,在出发之前,要根据获得的档案信息确定好到访单位和具体时间,安排好活动日程,并在一个月之前通知对方。西方人很守时,一般的他们会根据我们的预约时间安排好接待人员,在我们到后帮助办理相关查阅手续、引领我们到具体的查档位置。一般情况,只要我们提前提供了目录,他们还会把这些档案提前摆在阅览台上。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一旦到访时间通知了对方,就不要失约,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准时到访,一定要通知对方,否则不仅耽误人家的工作,而且还会给对方种下不守信的印象。
五、关于隐蔽档案的分析
有些档案,我们可以根据提供的相对具体的目录查找到,但还有大量所需档案,目录中并没有直观地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繁杂的目录中寻找所需。如,我们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查找威海卫照片档案,照片目录中并没有威海卫的卷宗,我们便在山东卷里找,后又在华北卷里找,结果收获很大。再如,在帝国军事博物馆查威海老照片,仅从目录中是无法看到中国的城市名字,因为基本上所有目录都是以英国皇家海军军舰的名字为根目录的,从这艘军舰的诞生,到这艘军舰的退役,包括它所到各地所形成的所有档案,都是“军舰名”加“年代”为目录的。这样就需要知道都有哪些军舰来过威海卫,并且都是哪一年来的。掌握了这些资料,查档也就方便了,否则那将是大海捞针。
六、关于复制费用的评估
出国查档,人们最为关心的莫过于价格问题。在英国,档案的复制费没有统一的规定,基本上都是各家自行定价,但上下都差不太多。以复制A3幅面为例,在英国国家档案馆,每页0.4英镑;而在苏格兰国家图书馆,每页0.36英镑;但是,如果复印的档案是在很厚的案卷里,那么每页的价格在英国国家档案馆是0.7英镑。照片的复制费相差比较悬殊,翻拍一幅7×5的黑白照片,在格林维治海军博物馆需要15镑,在牛津大学则需要18镑;翻拍一幅8.5×6.5的黑白照片,在帝国军事博物馆需要6英镑,而幅面基本相同的照片在沃森学院则需要20英镑,在伦敦大学则需要30英镑。对特殊要求的复制价格更是不一,它需要根据档案的幅面大小、做工技艺来定,总的讲价格还是很高的。如我们在格林维治海军博物馆做了一幅20×16的仿真件,则花掉了40英镑。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用上述价格购得的照片,只允许研究历史使用,并没有出版权。如果需要公开出版,则需要缴纳一定的版权使用费才允许使用,否则将按国际上通用的版权法追究法律责任。版权费的缴纳也是非常弹性的,需要视出版物的价格和发行量来定。
七、关于复制费的付给方式
复制费的付给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可以当场现金结清,有的则需要建立账户,待复制结束后多退少补。还有的不收现金,必须使用英国账户转账。如在英国国家档案馆,现金少的可以当时现金结账,也可以建立账户最终结账;而在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帝国军事博物馆、格林维治军事博物馆,则必须使用英国账户。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利用英国朋友的账户进行清算,我们最后同朋友结账。
八、关于档案的携带与邮寄
在国外查档时间一般都很短,复制数量少的可以即时完成,复制数量大的需要数月才能完成。因而,大量的档案需要对方通过邮局邮寄,或者通过到中国的朋友携带。但这里需要注意一个费用的问题。按照英国政府的规定,复制的档案,在英国国内邮寄时,需要缴纳17.5%的附加税,而直接向国外邮寄就没有这项费用。通过朋友携带固然可以省掉部分邮费,但先将档案寄给英国朋友需缴纳附加税,而附加税远远大于邮费。另外,让我们得以放心的是,我们携带出入境都不需办理任何通关手续。而通过邮寄入境有时则需要办理通关手续,而且可能还要交13%的税。一些特殊载体的档案,如光盘等,通过邮寄入境时,需要例行拆包检查。
以上所谈问题都是以英国为例,而在其他欧美国家可能不尽相同,因而只能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档案局 264200)
编后语:本刊2005年第3期刊登了对威海市档案局局长张建国的专访“当家园的记忆出现缺失的时候”,不少读者在为威海档案人的魄力发出感慨的同时,也对出境查档有一些想法。近两年,北京、内蒙古、青岛等地档案部门也相继派人出境查档,收获颇丰。为此,本刊特邀张建国局长撰写此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上一篇:征集工作研究
下一篇:让档案走近百姓,服务大众
相关阅读: